设为首页   文化中国网欢迎您~!

对孩子不能用奖惩的方式,可为啥对孩子表扬,孩子也根本不买账呢

为人父母,我们都知道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教养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个总被奖励的孩子,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当奖励变得不那么具有诱惑性的时候,孩子就会放弃奖励。一个经常被奖励的孩子,会产生期待并且将得不到奖励视为惩罚,奖励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还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而惩罚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糟,父母会丧失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甚至会憎恨父母,总被惩罚的孩子也会有报复性暴力行为,埋下日后犯罪的种子。

孩子既然不能奖励,也不能惩罚,那就表扬孩子,不是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的吗?其实,这真的不一定。

有一次我坐朋友的车出去办事,当时她车上还坐着七岁的女儿,她女儿第二天要去参加一个英语比赛,孩子当时在车上说起英语比赛的事,明显是有点不太自信,担心比赛结果不好,朋友给女儿打气说:“你英语这么好,一定没问题,妈妈相信你。”孩子听完后,茫然地看着窗外,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我以前就总听朋友和我抱怨说自己总夸孩子,但好像孩子根本就不吃这套。说实话,我当时听完她对孩子的夸奖后,我也无感。

1.为啥夸孩子,孩子却根本不买账呢?

《P.E.T.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中给出了两个理由:

(1)当父母外在的表扬与孩子的内在评价不符时,孩子会否认大人的表扬,会让孩子质疑家长是否真诚。

尤其是当孩子对自己的成绩、自己的能力表达出明显的不满、不自信,或者是在自己有困扰想要和父母倾诉时,表扬就成为亲子之间继续沟通的障碍,就像我这个朋友的女儿,明明已经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自信,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倾听和共情,表扬会让孩子无法继续倾诉心中的困扰。

(2)表扬无效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的表扬是带有目的性,大人想通过表扬改变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孩子。

比如我自己,前几天我女儿读一句英语,读给我听,读完后问我读的对不对?我说:“对呀,发音很标准,读的特别好”。当时我女儿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开心,但在我女儿转身要走的那一瞬间,我又补了一句:“所以,你看咱们每天还是要多听英语、多看书,这样才能学会英语对不对。”我说完后,我女儿对我说:“我不喜欢英语,不想学英语。”

美好的亲子气氛,瞬间变得尴尬。家长的那点小把戏,孩子一眼就能看破,这样带着目的的表扬,必然是无效的,诸如这样的表扬,还有“三明治技巧”,就是中间一层是建议,上下两层是表扬。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这次考的不错,要是你能再细心点,我相信你下次会考的更好”,或者“你今天作业写的挺整齐,如果速度再快点,就更好了”……

这种“三明治技巧”也是一种对孩子间接控制的方法。这样的表扬,孩子是能够听出家长的意图,听出家长其实并不真诚,只是想让自己的行为改变,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肯定自己。

对孩子不能用奖惩的方式,可为啥对孩子表扬,孩子也根本不买账呢

2.经常表扬孩子,还有什么弊端呢?

(1)如果是多子女家庭的话,家长表扬其中一个孩子,那么没有的得到表扬的孩子就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孩子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表扬,就会彼此竞争,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表扬会加重手足之间的竞争。

(2)父母对孩子过多的表扬,还会使孩子变得依赖家长的肯定和表扬,为了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孩子会去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学习如何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成人后,做决定也会迎合父母,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

对孩子不能用奖惩的方式,可为啥对孩子表扬,孩子也根本不买账呢

3.怎么样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肯定呢?

《P.E.T.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中给出了两种方法:

(1)一种方法是:要给予孩子肯定性“我——信息”,清楚地表达对方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比如:

在……时,我感觉很好。

当……时,我很开心。

当……时,我很激动。

在……时,我觉得自己很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我——信息”,是要真诚的表达“我”的感受,“我”的需要,而表扬,你怎么……,你看上去如何……,比如:

你的工作完成的很好

你的作业写完的很快

你的成绩进步不少

……

这些都是属于“你——信息”,是对对方的一种评判。当我们对别人有评判时,其实就把对方放在了一个不对等的位置上。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孩子画画,画的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孩子,你画的真棒,进步真快”。但我们要是看到一位艺术大师,我们肯定不会这样说,我们说的可能是:“我看到您的画,特别震撼,果然是大师”,同样是画画,为啥对孩子说的和对大师说的完全不同呢?是因为我们成年人会拍马屁?当然,有可能是。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很清楚,我们不是那个行业的权威,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大师,可面对孩子就不一样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管我们懂不懂,我们常常会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上,会非常自负地评判孩子,好为人师,并且不允许孩子辩驳。

所以我们家长特别擅长于用“你——信息”对孩子进行评判,但是却不擅长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给予孩子鼓励,那咋办呢?套用句式,加强练习。

《P.E.T.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中给出一个简单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用“我——信息”表达对孩子的鼓励,这个句式是:

孩子的具体行为+这个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孩子的具体行为要用描述性语言,也就是要描述客观事实。 第二、“我——信息”并不是说要以“我”开头,而是要客观的说出当下“我”的真实感受。比如下次我们看到孩子画的画好,我们就可以说:“看到你画的画,我感到特别的愉悦,因为你的画是如此的生动有趣。”

第三、我们在表达对孩子的鼓励时,并不一定非要说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我们只要说出孩子的行为带给你的客观感受,就足以让孩子感到被鼓励,比如对孩子说:“你的画栩栩如生,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要表达的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肯定和认可,没有套路,没有说教,没有任何目的,“真实”最动人。我们对比下面这组“我——信息”和“你——信息”,大家感受一下:

“我——信息”

今天你这么快写完作业,妈妈感到很轻松,因为妈妈不需要催促你,妈妈也有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你今天穿的衣服看上去特别精神。

你观察的这么仔细,让我感到很惊讶。

“你——信息”

你今天这么快写完作业,你比以前有进步!

你今天穿的衣服比平时都精神。

你真是个仔细的孩子。

这几句话,大家对比体会一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区别。

(2)还有一种有效的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肯定性信息的方式是积极倾听,即同理心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所说所想。具体的做法是先听孩子说,然后再和孩子确认,你对所听到的内容的理解,与孩子的表述是否一致?

比如说像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我在朋友的车上,听到朋友的女儿说要去参加一个英语比赛,当时孩子明显不太自信,担心比赛结果不好。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积极倾听,在听孩子说完之后,可以问问孩子:“你现在是不是很担心你的比赛成绩不好,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

这样如同镜子一样,回应孩子内在的真实感受,向孩子确认你所听到的与孩子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一致,会帮助孩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让孩子能够积极的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我朋友当时的回应是:“你英语这么好,一定没问题,妈妈相信你。”这样说完后,毫无效果,因为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倾听,需要妈妈理解自己此时的困惑、担忧,而不是听到妈妈说:“你一定没问题,妈妈相信你”,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有更大的压力,中断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在有困惑、有担忧,在向别人倾诉时,我们更想要得到的是对方的倾听还是表扬呢?如果你明明已经没有信心,但对方却对你说:“你肯定没问题,我相信你。”你听完会有何感受呢?会满血复活吗?要是我的话,我会觉得说完还不如不说,下次有事保准不会再和对方说的。

对孩子不能用奖惩的方式,可为啥对孩子表扬,孩子也根本不买账呢

【小结】

1: 表扬为什么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呢?

一是因为当父母外在的表扬与孩子的内在评价不符时,孩子会否认大人的表扬,孩子会质疑家长是否真诚。

二是因为家长的表扬是带有目的性的,大人想通过表扬改变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孩子。

2: 表扬还有什么弊端呢?

多子女家庭,家长表扬其中一个孩子,那么没有的得到表扬的孩子就会有挫败感,孩子之间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表扬,就会彼此竞争,加重手足之争。

父母对孩子过多的表扬,孩子会变得依赖家长的肯定和表扬,为了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孩子会去迎合父母的需要,而忽视自己的需求。

3: 如何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肯定呢?

一种是给予孩子肯定性“我——信息”,清楚地表达孩子的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参考句式:孩子的具体行为+这个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还有一种是积极倾听,即同理心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所说所想。具体做法是:先听孩子说,然后再和孩子确认你所听到的,与孩子所表述的是否一致?

糟糕的表扬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亲子之间的沟通。而有效的鼓励,能让孩子内在认同自己,不依赖外在的评价,更为孩子日后的乘风破浪蓄积力量。


推荐阅读:依尚女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