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剧本超市的创始人王鹤鸣。在这里我很想代表剧本超市的小伙伴们,和大家一起探讨编剧委托创作和著作权转让的相关话题。
首先,什么是著作权?这个我们在上次的版权大讲堂中已经讲过了。著作权,即版权。著作权是更官方、更正规的一种称呼。那什么是委托创作?我的理解是,委托创作就是制作公司(甲方)雇佣或者委托编剧(乙方)来进行产品的开发。创意和需求都来自于甲方,作品的所有权也归属于甲方。而著作权转让,就是编剧先写了一个作品,然后以转让的方式给了第三方。这时候编剧就是甲方,制作公司是乙方。编剧把除了人身权之外的经济权利转让给了第三方。和委托创作相比,著作权转让的优势究竟在哪?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二者非常鲜明的对比。
著作权转让 | 委托创作 | |
署名权 | 编剧本人 | 当甲方另请其他人修改作品时,编剧的署名很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
创作主动性 | 高 | 较低 |
财产权和收益权 | 较多 | 较少 |
回款周期 | 短 | 较长 |
税费 | 稿酬对应的税费,相对较低 | 劳务报酬对应的税费,较高 |
版权是否可以拆分 | 是 | 否 |
权属关系 | 清晰 | 较模糊 |
现在的行业状况是什么呢?其实很多影视公司并不是很愿意进行委托创作。因为在委托创作的情况下,影视公司在前期的剧本开发中冒着巨大的风险,项目很容易流产。影视公司也希望能买到现成的剧本。但是,现实中很难买到和自己的想法契合度非常高的剧本。同时,对于那种很长的电视剧,如果没有影视公司的定制,编剧也很难花精力去写出来。所以,影视公司必须要冒着风险进行委托创作。
现在很多编剧都在抱怨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因为国内版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尤其是作为乙方,项目流产的时候,不仅财产权得不到保障,人身权也容易被伤害。目前来看,编剧群体还是很小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市场不规范,编剧赚不到钱,门槛又高,所以自然不会有人大量涌入这个群体。在美国、日韩等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有了专业的剧本运营公司、专业的编剧行业协会以及专业的编剧经纪人和经纪公司来帮助这些编剧维权。但是目前在国内,这三种都很少。国内的行业协会目前也比较被动,像编剧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文学协会,这些协会从本质上来说是不能盈利的。而且它们都属于二级协会,也没有什么实权,所以很难真正给编剧“撑腰”。
但是我认为,未来的局面一定会发生好转。最近,广电总局说“成熟的剧本才可以立项”。这预示着什么呢?
第一,很多的制作和内容会脱离。制作就是制作,内容就是内容。编剧会成立编剧工作室,以著作权转让的方式让自己的剧本和制作公司或者投资公司建立合作,而不是像以前的委托创作,编剧给制作公司“打工”。投资方可以把剧本的版权买下来,然后委托制作公司进行制作。其实现在中国很多的大编剧都已经在用著作权转让的方式了。制作公司和他们定稿,先付一笔定金,然后他们开始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再以著作权转让的方式卖出剧本。现在已经很少有大编剧还在用委托创作的方式了。
第二,编剧的地位会增高,创作的话语权会加大,更多的人会因为做编剧而赚钱。剧本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的根本,一个影视项目的源头和上游。但只有当编剧真正可以赚钱的时候,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做编剧。现在的小说、网文作家很赚钱,那是因为有阅文集团这样的机构和这样的盈利模式的存在,才让这个行业变得很赚钱。编剧其实也需要这样的机构或者出版社,让编剧成为一个可以赚钱的行业。
第三,编剧的变现方式和模式会更多样化。剧本不仅可以卖给影视公司赚钱,还可以做成出版物,数字或者纸质的都可以。剧本还可以入股,编剧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一部剧的制作中。但是,编剧变现方式和模式的多样化依赖于专业的经纪和运营公司。
接下来我想聊一聊为什么剧本版权交易这么难。原因一:剧本是一个项目的种子期,流产率比较高,所以风险很高。根据“二八定律”,有大量的剧本写了没拍、拍了没播,成了闲置资产。原因二:很多编剧不愿意把自己的剧本拿出来给别人看,因为觉得“核心概念”很容易被抄袭。原因三:影视公司买完剧本后还需要继续开发。有的时候剧本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要让编剧继续去改,而编剧改的可能还达不到想要的标准。这就是很多影视公司不愿意买剧本的原因。原因四:权属关系不清晰,不能明码标价,见人下菜碟。首先,很多影视公司也不清楚买来的剧本是不是抄袭的,编剧有没有“借鉴”别人的作品。其次,当一个剧本无人问津的时候,可能很便宜;但是当有人有购买意愿的时候,可能水涨船高,剧本又会涨价。甚至,很多的剧本在卖出的时候会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这个剧本卖给你,那必须让我来导或者让我来制作。原因五:这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没有正规的市场和专业的运营机构。没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相关的服务,影视公司不知道到哪去买剧本。而当通过“朋友圈”、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购买,交易风险又很高。针对以上的问题,其实都有解决方法。比如第二点,编剧不愿意把东西拿出来,担心被抄袭,我们其实有政府确权和司法确权的方式,还有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出版可以帮助确权。再比如针对第三点剧本的后续开发,我们可以匹配剧本医生来进行后续的修改。
剧本超市在过去的四五年内一直在做剧本的版权交易和编剧经纪,也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1、获取精准的需求。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剧本。所以我们在努力打造一个“下单”的体系,来精准获取影视公司的需求。当有了不同的需求,我们再精准匹配剧本。2、逐步建立版权意识。我们一开始认为剧本只是一个项目上的对接,但后来慢慢接触到版权行业、不断学习版权的知识,逐渐用正规化的方式进行剧本的版权交易。3、科技的支撑。我们专门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现在研发了很多科技产品。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更好的交易方式。4、后续的服务。卖完剧本并不等于交易就完成了,还要帮助影视公司解决很多后续问题。所以我们的一句slogan就是“成为影视公司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其实“运营”二字就包含了非常多的服务。现在我们建立了剧本医院,有了剧本医生,为卖出去的剧本进行评估、诊断、润色和修改。还有在剧本交易过程中的维权、担保机制,都是我们后续要推出的服务。5、做产品要做垂直,做事业要做生态。“垂直”意味着做产品要精准细分,做的越简单、越精准越好,所以我们一直在帮助编剧这个行业成长。但是“生态”又要求不能只做单一的一件事。比如说,当有了平台,那就要去做项目。但是不光要有媒体,还要有科技软件;不光要有经纪人,同时还要有运营;解决了剧本的问题,还要解决制作、投资的问题。所以“生态”是一个体系,只有在体系中,才能形成闭环的产业链,才能安全。6、四大体系支撑剧本超市——下单体系,评估筛选体系,管理体系和推送体系。7、重视经纪人的培养。编剧经纪人,或者叫剧本版权经理,是一个全新的、需要探索的、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剧本超市一直在研究经纪人的培养。8、降低门槛,即建立规范化的运营机制。也就是说,如果过于依赖“人”,那么“人”的流失将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打击。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和售卖制度,降低门槛,让大家容易上手操作。比如说,我们如何去标准化地讲述一个好的剧本,如何把剧本做成一个个标准化的产品,让经纪人很方便地就可以进行售卖。经纪人不需要记住和讲述海量的剧本内容,只需要做一个简单地售卖就可以了。而这中间的整套运营,都是要由公司来做的。
建立平台和打造品牌一样重要。这里的平台就像淘宝一样,而品牌是一个个的项目。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当这些案例都是爆款的时候,这个平台很快就会被人们知道。比如我们和腾讯合作的《神兽麻将馆》、年前做的《解放》,这些都是在打造品牌。
最后我想聊一下如何跟剧本超市进行合作。
1、编剧一定要有完整稿的剧本,这样权属关系才清晰,版权注册也很清晰。
2、我们可以根据剧本的质量和体量,进行剧本的数字或者纸质出版。这样的话,剧本不仅可以卖给影视公司,同时还能解决确权问题。在网络上,出版的剧本也会有点击量,我们也可以投放到文学网站,收益还可以多样化。
3、搜索“剧本超市”小程序、订阅号或者官网,进行投稿。
4、我们有三种交易方式。
(1)简单交易:就是把剧本交给我们来代理,我们可以谈抽成比例,然后抽居间。
(2)版权拍卖:艺术品拍卖的逻辑其实更适用于版权的拍卖。
(3)版权质押融资:就是把版权抵押给我们,以“借钱”的方式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5、常关注我们的需求单。我们的社群里面经常会发一些需求编剧、需求剧本的任务单,大家都可以关注。
以上就是我们剧本超市希望和大家合作的几种方式。我们呼吁大家从委托创作向著作权转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