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澳门诗社主办的"诗学与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澳门举行。今年疫情对全球影响巨大,波及中华大地万千民众生活,在内地与澳门恢复通关不久,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多位专家学者本着对诗词学术的极大热情与传承责任感,相聚澳门研讨诗学与国学的现状与未来。
二日下午三时,澳门诗社社长施议对先生致开幕词,施先生溯源澳门文学的发端及缘起、回顾上世纪以来大中华及澳门诗学的研究与发展,追思饶宗颐、梁披云对诗学与国学的重大贡献,并以数十年治学功力与研究所得,提出对推进诗学与国学的思考。
("词学三人谈"现场。左起:朱惠国先生、施议对先生、张仲谋先生。)
三日下午三时,研讨会重要议程"词学三人谈"开启,澳门大学荣休教授施议对先生、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张仲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惠国先生,展开题为"二十一世纪词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学术思想前沿对话。"三人谈"回顾百年词学发展,面对近二十五年词学现状,就二十世纪词学未来走向提出意见。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对澳门进行采风及学术考察。
今次研讨会,体现老、中、青三代学人,对诗学本体与未来的反思契机与展望基础,更展现了在人类面对疫情危难之时,全国各地诗词研究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与自立坚守的"诗心"。
(部分学者在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前合影。澳门游客锐减,不见往日拥挤场面,因知学术传承精神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