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文化中国网欢迎您~!

青林口:遗落在茶马古道上的故事

作者 廖光明

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川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旱码头之一。红军桥、“高抬戏”、“火神庙”、“黄家大院”、“怀胎豆腐”远近闻名,吸引着八方来客。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在此拍摄两集外景后,名声鹊起。

从四川江油城区出发,经过80分钟的车程,便到了坐落于江油二郎庙西南小山沟里的青林口古镇。这里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底,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青林口古街道全长约1000米,一座廊桥“合益桥”(红军桥)把新、老街连成一体。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如今所见到的老建筑多建于明代至民国时期。这里原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曾经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寺庙兴盛,街坊繁华。

走在二郎庙青林口古镇街道上,这里古朴的建筑、浓厚的传统文化、风味独特的小吃,醒目的红色文化标志等等,无一不述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由河南驻马店援建的青林索桥直通黄家大院,在黄家大院的一面墙上,保存着全国最大的一幅红色文化的墨写标语——“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

经半边街,拐过古老的菩提树,便到了青林口老街。古镇三位八十多岁太婆在街檐下享受着岁月的慢时光。老街是一条狭长的一字形长街,一条青石板路纵贯全街面,路面已被岁月打磨得幽幽发光,信步其中,不由让人想起当年茶马古道上那些熙来攘往的客商与马帮。

街道两侧为两层楼的古檐式木结构青瓦房,青砖黛瓦,翘角飞檐,精致的瓦楞、墙角、窗棂和柱基石上的雕花依稀述说着昔日的繁华,这些建筑曾经是衙门、银庄、当铺、药店、绣楼、旅店、饭馆、茶铺和戏台,现在大多已成为民宅。整个街道民居和新街相比较显得低矮古旧,但在这幅背景下,一盏盏大红灯笼格外抢眼,老房子的门楣上,贴着大红对联,金灿灿的玉米富足地挂在墙上。古老的街道悠长宁静,长达一公里的街道上,被岁月打磨得溜光的街石泛着白光,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却有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岁月的味道。

老街的最南端是典型明代建筑火神庙,由火神庙、文昌殿、玉皇殿组成。再往前经红军桥,便来到新街。红军桥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拱廊桥,原来叫“合益桥”。桥头上“拥护红军”、“坚决反帝抗日”、“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等标语、石刻还清晰可见,历经沧桑的红军桥和那些朴实无华的红军碑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1935年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走进新街,两边的四合院、三进台式建筑、悬空吊脚楼、铺板房跃入眼前,相比老街的建筑,规模更加宏大。

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这里曾经的繁华:那时候,成都、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人通过水、旱两路用船筏、骡马把布匹、盐、煤油、海产品等经这里运往川、陕、甘、宁地区,场口码头上常年停放着几十只木船和竹筏,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操着不同的口音,当时有“买不尽的青林口”之说。因这里商贸太兴盛,还不时有土匪出没……此外,古镇上还有陕西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和广东会馆等。当然,青林口最闻名的要数“高抬戏”,其独特之处在于,用大木方桌为戏台,铁钎耸立,童男童女在戏台上,穿袍戴冠地由四人抬着进行精彩的表演。

除古色古香的风光外,青林口小吃也很有特色。当地居民自己磨制的“怀胎豆腐”、“芙蓉豆腐”以及五花八门的豆制品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一种叫“将军豪”的白酒和农民酿造的山果刺梨酒,更是叫人难以忘怀。

古街、古桥、古树、古寺庙仿佛穿越时空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语地述说着古镇的历史。

走进青林口古镇,每到阳春三月,6000多亩桃树花开正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赏花观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从远处看,成片的桃花像粉红色的云霞,走进桃园,一股桃花的清香迎面扑来,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宛如千娇百媚的少女,娉娉袅袅地绽放着。桃花遍地,繁花似锦,游客穿行于桃林之间,恍若世外桃源。一朵朵一簇簇的桃花,盎然于枝头,群芳争艳,美不胜收。有的游客在桃花丛中拍照留影,有的游客在桃花林间翩翩起舞、拍抖音,田野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据了解,这段时间前往古镇的游客每天有上千人。游客来了,周边的十余家农家乐生意很不错。“开花期间,每天的游客在二、三十桌以上。”农家乐老板王先生告诉我们。

近年来,二郎庙镇种植有白花桃6000余亩,该镇围绕古镇红色文化和白花桃产业发展农旅文旅融合产业,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走好农旅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

走在青林口古镇,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