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北桂路在红石桥村口右拐,一副崭新的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踏上平整油亮的路面,走过清新翠绿的慈竹,来到红石桥头,最惹人眼球的还是对岸临江福地小区门口河滩上崭新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景观石镌刻红石桥村大名,“和美红石桥欢迎您”精工大字熠熠生辉,砖铺地面整洁,牡丹市徽明净,绿树成荫,草坪靓丽,十个主题各异的宣传展板吸引不少村民驻足,到处是跳舞、散步的人群,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息。红石桥村文化广场的建成,盘活了近200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为全村打造一处社交平台、搭建一个文化阵地、点亮一片生活空间。
群众呼声引重视 村民需求速响应
红石桥村是一个两千多人口的大村,但是长期以来,全村都缺少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场地,文化活动阵地薄弱,村民缺少集中活动的去处。自村上在临江福地小区试点打造“幸福微空间”以来,小区内部焕然一新,看到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天比一天更好,小区里的热心村民主动思考如何改善小区外部环境,对全村环境提升产生了新的期盼。临江福地小区居民等人一直关心小区门口河畔荒地的清洁问题,对货车乱停乱放和杂物垃圾堆积问题非常关心。针对这个问题,业委会主任刘志其想到荒地的卫生问题本质上是管理利用没有规划的问题,不如整治为一块广场,正好解决村里活动场地问题。业委会代表会议讨论后一拍即合,向村两委建言献策。村两委了解到村民诉求后,立刻开展研判,多次走访实地,调研群众需求,迅速将议题提交村民议事会议定。
三轴联动共治理 齐心协力同建设
为尽快建成文化广场项目,在村两委坚强领导下,红石桥村集中全村力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发挥村企民三轴联动融合治理效能。村两委积极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与村上能人、党员、群众代表等做好沟通,深入农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联络三方公司现场勘查设计,反复研究谋划设计方案,多次讨论打磨宣传文案,细心测算确定项目预算,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资源,把村民们心中模糊的美好愿望逐渐具象为切实推进的任务目标。在村两委慈善捐赠号召下,驻村企业踊跃回馈帮扶村居建设,慷慨解囊拿出大笔资金助力文化广场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在建设推进过程中,村民们都把文化广场建设当成“自己事”,积极出力不做“旁观者”。有的在施工时主动帮忙看守警戒线,有的给施工团队送水,有的甚至表示愿意亲自上阵搬砖。了解到市面上景观石价格高昂后,村民万克珍等人主动协助村两委寻找合适渠道,分赴多地考察选石,最终开车从15公里外群山中的土溪河滩上拉来两块大景观石,节约建设资金两万余元。
人居环境焕新颜 打造文化新名片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土地平整、场地硬化、路面铺装、绿化种植、器材安装等建设任务,靓丽的新文化广场在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上拔地而起,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集宣传、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落成,融入本地文脉、彰显乡土特色、培育乡风文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打造了红石桥村文化宣传新阵地,为村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还为全村举办活动、议事说理提供了新场所。以前村民们劳作了一天,晚饭后很多人都是打麻将、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更多人走出家门,聚集到广场上跳舞、散步、聊天,广场上热闹非凡,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前河坝上都是荒地,还有乱堆垃圾的,我们晚上走路都不爱出小区。”村民向敏高兴地说,“现在河边都打整了,又有坐的地方又有跳舞的地方,还有文化展板看,我们都爱出门走到这来逛,又闹热又巴适哦。”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文化广场不可或缺。下一步,红石桥村将持续围绕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小区社会治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打造“同在屋檐下,共饮一江水”乡村治理特色品牌,办成更多可感可及的实事,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